blink 元素(<blink> 标签)
<blink>
元素(blink 标签)是一个已废弃的 HTML 功能,不再受网络浏览器支持,也不再在 MDN 上记录。它曾用于使文本内容持续闪烁。
<blink>
元素曾像这样使用
html
<blink>In ancient browsers, I may have blinked</blink>
简史
在网络的早期(90 年代初到中期),可用于样式化网页的功能不多。CSS 规范(版本 1)于 1996 年首次发布,但直到很久之后才被浏览器一致采用。在 CSS 之前,浏览器尝试了多种功能来使特定文本部分突出并吸引用户的注意力。<blink>
元素就是其中之一,它在 Netscape Navigator 的早期版本中引入;Internet Explorer 的 <marquee>
元素是另一个。
<blink>
元素显然是 Netscape 工程师 Lou Montulli 和同事在山景城的一家酒吧交谈后创建的。第二天早上他去办公室时,发现他的一位同事熬夜并实现了它(在这里阅读故事)。
虽然最初很受欢迎,但由于过度使用,<blink>
变得声名狼藉;许多人觉得它很烦人。更重要的是,它会降低可读性,对有视力障碍或认知障碍(如癫痫或多动症)的用户来说尤其成问题。它可能令人迷失方向,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引发癫痫发作。
<blink>
从未得到正确规范,也从未获得显著的跨浏览器支持。它可被视为网络历史的一部分。
替代方案
- CSS
text-decoration-line
属性有一个blink
值,它应该具有相同的效果,但大多数现代浏览器都忽略它。 - JavaScript
String.blink()
方法将文本字符串包装在<blink></blink>
标签中,但如前所述,此元素已不再受任何地方的支持。 - CSS 动画仍然可以用于创建闪烁文本。但是,出于上述原因,您应避免在网页上使用闪烁文本。